德华安顾人寿紧急启动“西藏定日县地震”应急预案
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
自9月末股市行情啟動以來,銀行理財入市的積極性明顯提升,大部分理財公司都增加了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。在多數投資者的印象中,由於投研能力存在一定短板,理財公司並不擅長權益類投資。但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,截至12月20日權益類理財近三個月的表現如何呢?
據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了解,目前市場上披露的公募權益類理財產品共有35隻,其中近八成產品近三個月的收益率在50%以上,多款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了100%。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,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業績成為市場爆點,其收益率遠超混合類理財產品和固收類理財產品。同時,經過這一輪的市場行情,理財公司對權益類產品投資重拾信心。在市場需求增長的情況下,更多產品的發售將會提速。
最高收益272%
家住北京海澱區的程萌(化名)是一位資深的股民,在一家國企工作,收入穩定。一直以來,她手上的閑錢一半存在銀行,一半炒股。
“股市裏麵放了大概30萬元的資金,最近三個月大概有30%的收益。”程萌告訴記者,雖然有時候會踏空行情,但是這個收益率相較於散戶的平均收益率已經很不錯了。她認為,在這一輪行情中,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股漲幅不小,而中小盤股股價上漲幅度還是比較有限。
數據顯示,9月20日至12月20日,上證指數從2734.23點上漲到3364.48點,漲幅達23.05%。最近三個月,與程萌一樣炒股“小賺”的散戶不少,但是對比權益類理財投資收益卻差了一大截。
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,9月20日至12月20日,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共有35隻,規模46.04億元,淨值增長率加權平均為58.94%;混合類銀行理財產品共有1039隻,規模4048.74億元,淨值增長率加權平均為8.23%;固收類含權銀行理財產品數量7397隻,規模73147.15億元,淨值增長率加權平均為4.94%。
從數據不難看出,權益類理財近三個月的收益率遠超混合類和固收類含權銀行理財。
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統計,共有9家機構於近三個月發行了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,其中華夏理財有13隻產品位居第一,光大理財有6隻產品,招銀理財有5隻產品。
從近三個月產品收益率上看,華夏理財的13隻產品中,有7隻產品收益率在100%以上。其中,收益率最高的產品是“華夏理財天工日開理財產品5號(AI算力指數)”,收益率高達272.07%。另外,光大理財的權益類產品“陽光紅新能源主題A”收益率也達到了150.61%。
華夏理財“天工日開理財產品 5 號(AI 算力指數)”二季度披露的相關信息顯示,該款產品的起始日期為2023年7月21日,產品風險等級為PR5級(高風險)。二季度末,該理財產品持倉為權益類投資占比94.02%,現金及銀行存款占比5.98%。其中,(688256.SH)、(600584.SH)、(688981.SH)的權益投資位居前三。該產品為被動指數類產品,投資資產主要為跟蹤指數標的成份股。資產均為具有良好流動性的股票及現金管理工具。
據了解,指數型產品屬於被動投資工具,與市場基礎走勢緊密相關。投資該類產品比較考驗指數對應板塊、行業和成份股的質地,以及資金入場的時點。華夏理財的天工日開係列產品跟蹤的多為市場主流行業,且在周期、規模等多個維度上進行了布局,構成了較為完善的指數型權益類產品線。
記者注意到,與指數型產品不同的是,部分權益類理財是以FOF的方式進行投資。以寧銀理財為例,該公司的寧銀理財“寧耀權益類全明星FOF策略開放式產品1號”、寧銀理財“寧耀權益類優質成長FOF策略開放式產品2號”和寧銀理財“寧耀權益類穩健價值FOF策略開放式產品3號”近三個月的淨值增長分別為43.13%、61.66%和60.22%。
據寧銀理財“寧耀權益類穩健價值FOF策略開放式產品3號”披露的產品說明書顯示,該產品權益類投資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80%以上,投資範圍包括股票、ETF、偏股混合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靈活配置型基金、平衡混合型基金、另類投資基金、股票多空基金、公募資產管理產品等。
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方麵表示,除了工銀理財、光大理財、招銀理財等9家理財機構之外,其他理財機構當然也有權益類產品,可能更多是私募而非公募產品。私募更靈活,能更好匹配高淨值客戶的需求。這類客戶更注重收益目標和個性化配置,而私募產品在投資策略、風險承受能力和持有人結構上更具針對性。
行情是否延續?
“近期A股回暖為含權類產品提供了短期支撐,但中長期表現仍受市場基本麵和政策的影響。權益市場的波動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淨值增長帶來壓力,未來需要關注經濟複蘇進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。當前淨值表現有一定吸引力,目前‘上車’不算晚,但需對收益預期保持理性。”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方麵表示。
針對投資風險,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方麵認為,不同銀行的含權類理財產品在投資策略、風險水平和曆史表現等方麵存在差異,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選擇。建議投資者多關注產品的權益配置比例、過往業績、管理人能力、規模大小以及風險提示等關鍵信息。“權益類產品的確為理財市場提供了更多靈活性和收益空間,滿足了部分投資者對多元配置的需求。然而,銀行理財的核心客戶群以風險偏好較低、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為主,因此固收類產品長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,符合主要客戶需求。”
一家國有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,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,提振資本市場,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,打通社保、保險、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,換句話說包括理財資金在內的越來越多長期資金將進入資本市場,對權益類投資占比也會持續提升。“在當前市場環境下,理財公司已經加快了權益類理財產品的發行。不同銀行和不同產品的模式有差異,在規模上大幅增長還需要一個過程。”
“對於高端私人銀行客戶,權益類投資產品是配置的必需品。但是,向普通投資者發行權益類理財,在客群的把控上要有嚴格的流程。畢竟普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,風險承受能力並不強。”上述國有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認為。
在近期上海召開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,多家金融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認為,中國境內的長期資金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偏低,在低利率環境下可適當增加配置。
工銀理財總裁高向陽稱,在“低利率”“資產荒”的大環境下,理財行業資產收益與負債成本之間的匹配難度比較高,一旦出現預期反轉和利率上行,整個行業麵臨的挑戰也比較大。工銀理財高度重視國內權益市場的投資機遇,持續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,去年戰略性開啟了股票直投業務,持倉科技金融類股票占比超47%,既有效把握了權益市場投資機遇,又成功分享了科技企業成長紅利。當前政策信號仍在持續顯現過程中,資本市場將逐步進入“基本麵定價”的新階段,預計結構性機會係統性增多。
記者在中國理財網上看到,目前中銀理財、施羅德交銀理財、高盛工銀理財多隻權益類理財產品在中國理財網登記,處於待售狀態。另外,11月,中銀理財成功發行首隻權益類公募產品“慧富權益類紅利策略180天持有期”,風險等級為四級(中高風險)。
此外,近期平安理財、華夏理財等理財公司頻繁推薦含權理財相關產品,在對行情、投資策略解讀的同時,也對重點產品銷售加大了營銷力度。
從目前業理財市場結構看,權益類理財的占比仍然很小。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(2024年上)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6月末,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7.63萬億元,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6.88%。權益類產品的存續規模僅為0.07萬億元。
一家城商行零售業務人士表示,由於直接掛鉤二級市場的表現,權益類理財的淨值波動太大,一旦風險把控不到位,可能就會給客戶帶來損失。“我們行對權益類理財很謹慎,甚至都不會代銷該類產品。從客戶的需求和風險偏好來看,混合類理財的市場可能會大一些。”
最新留言